|
反差!有人抢购大米 有人却担心粮食卖不出去(原标题:这一粮食品种库存降到底!有人抢购大米,有人却担心粮食卖不出去) 核心提示
4月6日,在深圳益田社区,一个老人从盒马鲜生提了两袋大米,测量体温的工作人员对他说,退回去一袋吧,吃不完会生虫。老人家身后,另一个老人正从超市往外拎了一袋米。 越来越多的媒体在报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粮食短缺问题,尽管媒体三番五次援引权威专家的说法,称粮食绝对够吃,消费者好像不大买账。 4月2日,在深圳大米主要批发市场罗湖西货场,性格开朗的江苏老板吴晓琴,对一个来买米的朋友说,“你不要买三袋,你买一袋吧,要是吃完了涨价了我还按现在的价格卖给你。” 在深圳卖大米十年,吴晓琴作为业内人士的感知和普通民众不同,她不看专家权威说法,她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方法,就是看价格,“粮食价格没有涨,怎么会缺粮?”这么多年来,吴晓琴只要打过去电话,东北、江苏就能把粮食发过来,粮食价格一直都很稳定。 市场关心的是口粮问题,大豆问题被隐蔽在口粮之后,政府有庞大的储备可以平抑谷物价格,但是政府没有建立大豆库存,近期大豆库存连创新低,大豆价格涨到5000元之上,令人想起2008年的疯涨。 反差 吴晓琴担心的问题不是粮食不够,而是粮食卖不出去。 “现在复工多了,量上来了一点,也就是原来的5成,年后销量惨淡,是以前的3成左右。”吴晓琴,“我们走的渠道主要是学校工厂食堂,还有饭店,这些都还没开业”。 e公司记者上周走访了罗湖西货场十余家商户,都对网络上传的缺粮问题感觉不可思议,也看到有些地方消费者在屯粮,深圳只是零星出现,来买粮的居民在增加,遇到这些用户,他们都会劝少买一些,东北大米运到南方保存环境不同,放一个月口感就开始下降。遇到坚持要多买的,吴晓琴就告诉对方不接受退货。 罗湖西货场在深圳相当于一级批发市场,他们会将粮食从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进入像福田农批市场等区域,再进入附近食堂、餐馆消费者手中。 e公司记者走访福田农批市场,这里和罗湖西货场一样冷清,销量下降幅度相同,“你还用问吗?看看门口都没有人。”一个商家有些气恼。餐馆生意不好,粮商还要担心货款无法及时收回,出现倒闭跑路。 商家将销量下滑的原因,归咎于深圳人还在老家没来,餐馆等都没放开,可能内地省份销量有所上升。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人们外出餐馆吃饭,比在家里吃饭要节省大概30%,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销量下滑的部分,可能永远弥补不上来了,如果全国加在一起,这是个很庞大的数字,将会增加库存数量。 不过社会共同关注,也让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吴晓琴关注到产区农民惜售,价格出现微涨,她估计半个月后会传导到终端市场。 近期有消息称,山东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山东发达面粉集团小麦收购价格再次上涨,发达枣庄分公司A类小麦报价1.225元每斤。山东发达面粉集团工作人员称,这个价格是略有上涨,但是涨幅不大,最近市场行情有所好转,销量下降30%。 河南思丰粉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称,这个小麦收购价格并不算涨,目前是去年小麦快要用完,新小麦快要下来的时节,往年这时候价格可以到1.3元/斤。河南思丰的主要市场是南方城市,销量腰斩。 在粮食主产区,黑龙江锦稻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他们收上来的稻谷还没有开始卖,“粮食不可能缺。” 信任问题 权威部门称粮食不缺,有两个数字支持。 一个是世界的,2019至2020年度世界谷物总供给量进一步预计为34.67亿吨,总需求量26.71亿吨,期末库存7.97亿吨。 一个是中国的,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今年丰收在望,早稻种植面积扩大,我国口粮年均消费量为2亿多吨,2019年我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我国粮食进口主要以大豆、粗粮等饲料粮为主,进口的大米、小麦分别只占国内消费总量1%和2%。 也就是说,全球粮食不缺,中国粮食不缺。 尽管政府不停的说粮食不缺,但是缺粮的舆论却越刮越大,资本市场持续炒作以金健米业为首的粮食概念股,金健米业连续多日大涨,半个月涨幅一倍半,多个农业股跟涨。 消费者有自己的判断逻辑,他们恐慌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下面四个地方,一个是库存粮食真假问题,另一个是疫情期间从东北往湖北调粮,还有就是政府鼓励双季稻种植,最后一个是国际粮食安全问题,如果粮食无法运输怎么办。 粮食库存真假问题很难说清楚,不可能一个一个称重量,但是市场有很简单的衡量标准,那就是库存轮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先要了解中国的粮食流转方式,中国商品粮流转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途径,一个是社会途径,一个是政府途径,社会途径主要是通过粮油企业,他们从农户手中收购或者实行订单农业,包装成品牌卖给农户,这类公司建立的库存叫社会库存,库存量基本上都只够当年使用,或者不够一年使用,如果不够的话,可以从政府库存里拍卖。这时候政府库存的烘干粮水分也有所提高。 政府库存主要可以分为,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含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储存粮和国家临储进口粮)、国家一次性储备粮、 地方储备粮(含省、市、县三级储备粮)。中央储备粮包括的品种有小麦、稻谷、玉米、大豆,储备的植物油包括豆油、菜籽油和少量葵花籽油。 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没有隶属关系,各管各的。产区和销区地方政府库存的要求不同,其中产区库存要满足三个月所需,销区库存要满足半年所需。如果地方出现问题,会动用地方政府储备,基本不会动用中央储备粮和国家临时存储量,国储粮决定权在国务院,全国或者部分地区粮食明显供不应求或者市场价格异常波动也可以投入国储粮。 政府库存有最基本的库存要求,但是粮食有保存周期,所以各种政府库存都要拍卖,将储存超过两三年的谷物投放到市场上,再入库新粮,使得库存一直保持良好状态。也有些地方会拍卖时间很久的粮食,价格就低很多,只能做饲料。 库存轮换,就是很简单的判断库存真假的标准。如果造假的话,就拿不出足够数量粮食进行拍卖。从历年拍卖上看,从来没有不充裕的时候,有些地方拿出进口粮进行拍卖,这些进口粮价格低,补库存相对容易。 有媒体报道,黑龙江赠送3000吨大米驰援孝感,以此说明湖北库存不足。这些粮食其实是慈善支援,在整体消费量中占比很小。驰援和当地库存无关。 政府鼓励双季稻种植,特别是早籼稻,的确有些反常,早籼稻经济效益不佳,种植面积从2008年之后就一直下滑。有些地方政府还要求将荒地种回来,比如湖南就投入两亿元刺激粮食生产,将林地改成耕地。这都被当做缺粮的证据。 记者采访的一位业内人士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很多工人回到老家,这次出台类似政策,主要是为了稳就业,吸纳多一点劳动力,要提高产量,从早籼稻着手的意义不大。早籼稻年产量不到3000万吨,在2亿多吨的稻谷产量中占比不高。 海外 在四大因素中,海外的不确定性被反复放大。 对粮食短缺的话题炒作持续发热,从蝗虫危机就开始了。从越南到俄罗斯,不少国家都在出台粮食出口限制政策,巴西还因为港口工人罢工问题,让我国大豆供给受到影响。疫情放大了不确定性,也放大了恐慌情绪。 著名种业专家刘石判断,疫情对农业影响有限,主要是因为农业非常封闭,可以自我循环,农业的农机化肥农药种子都是本国制造,不依赖国际市场。不像其他行业缺少几个零部件就无法生产。 一些小国家之所以紧张限制出口,不是怕本国不够,而是由于囤积居奇想拉高。 他认为,未来不会出现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只有个别地区,个别家庭可能会出现危机,这是由于分配导致。比如因为疫情有些没有积累的家庭没钱买粮食,有些欠发达区域欠收。 今年中国气候可能会异常,但是气候问题很少会导致整体粮食减产,媒体会集中报道出问题的地方,很少报道丰收的地方,比如涝灾,历史上涝灾严重的年份都是增产的,中国农业怕旱不怕涝。 至于因为战略遏制而停止运量,这种情况非常罕见,美苏争霸时曾在很短的时间出现过,而且留下的名声非常不好,遭遇全世界的谴责。刘石认为,现在全球各国的矛盾远远达不到要用粮食来进行遏制的程度。 口粮没有问题,即使出现极端情况,饲料粮出现短缺,国人也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粮食浪费的方式解决,可以减少肉蛋白的摄入量,增加鸡肉鸡蛋等转化率比较高的肉食,减少猪肉摄入。 整体来讲,全球生产量超过消费量,还有很大空间没有利用,比如巴西的储备耕地可以达到20-30亿亩,中国也撂荒了很多耕地,过去撂荒是经济效益不行,如果价格有所提高,为了保证供应,粮食产量可以很快恢复。 2000年前,全球粮食年结余1000万吨,20年时间,粮食产量从17亿吨增加到27亿吨,年结余达到1亿吨。 发热 目前市场已有所波动。 广东华南交易中心搜集数据显示,东莞常平铁路货场的杂交米(江苏)目前成交价为3560-3760元/吨,周环比涨60元/吨,粳米(东北)4080-4280元/吨,周环比涨180元/吨,优质米(湘赣粤)4500-4700元/吨,周环比涨40元/吨。巴基斯坦大米(5%破碎)3640元/吨,周环比涨40元/吨,泰国大米(5%破碎)3860元/吨,周环比涨100元/吨,越南5451大米4700元/吨,周环比涨300元/吨,缅甸白米(5%破碎)3640元/吨,周环比涨240元/吨。 中央储备粮4月7日拍卖,成交率大幅提高,玉米百分百成交,稻谷大部分地区也是百分百成交,小麦也是大部地区百分百成交。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泰国5%破碎大米FOB报价周环比涨62美元/吨,至564美元/吨,为2013年4月份以来最高水平。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称,市场情绪主要还要看交易价格和成交率。 上周,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数据显示,其覆盖区域储备粮库竞价采购小麦6127吨,成交6127吨,成交率100%,成交均价2512.36元/吨。竞价采购大米3500吨,成交3500吨,成交率100%,成交均价3807.14元/吨。竞价采购玉米1.55万吨,全部未能成交。这主要是因为玉米价格上涨,储备粮库报价太低。据了解现在山东区域玉米成交价已超过2000元/吨。 上周,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竞价销售稻谷6.23万吨,成交3.7万吨,成交率59.32%,成交均价2088.73元/吨。竞价销售小麦5.43万吨,成交2.53万吨,成交率46.59%,成交均价2341.65元/吨。 储备粮库从市场收粮比较容易,但是往外卖粮食的成交率并不高。不过收粮的数量,要远远低于卖粮的数量。而且其拍卖价格都是以底价成交,显示出粮商心态颇稳。 近期不停有国库粮食对外交易,其中北京粮食交易中心要进行20万吨小麦的拍卖,山东储备粮将要投入16万吨小麦进行拍卖。 总体判断,国际粮价上涨短期内是大概率事件,同时会一定程度上传递至国内市场,但目前来看难以构成长期趋势。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称,疫情期间交易中心每天都监测市场信息,消费市场基本没有出现过短缺,局部地区有恐慌导致的抢购现象,但一两天后就平息,2月份国内粮食市场从开始担心供应到担心销售只用了大约半个月时间。此后地方储备粮的销售交易活跃度下降,成交场次也多以底价成交,竞价积极性低。 依赖度 中国谷物进口量的确占比不大,中国完全有能力掌控水稻和小麦。 国科农研院专家张鑫统计,现在四大粮(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储备库存为3.54亿吨,稻谷库存为1.85亿吨,小麦库存为9340万吨,玉米库存为7377万吨,还有大豆库存为230万吨,今年粮食产量为6.64亿吨,将会有10亿吨粮食,所以中国粮食远远够吃。 中国去年进口三大谷物1082万吨,出口308.7万吨,对外依赖度并不高。从需求上看,中国玉米去年缺口是1318万吨,大豆缺口是8900万吨,而小麦和水稻分别过剩1350万吨和1401万吨。所以水稻和小麦完全不是问题。 近年我国大米进口量明显下降,从2017年突破400万吨的高位回落至2019年的255万吨,因为进口价格从3129元/吨上涨至3508元/吨。中国进口大米从来就不是因为缺,而是因为性价比,中国需要进口一些优质大米小麦,当然还有价格质量低的越南米,越南米在中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早籼稻。 今年中国计划进口小麦的配额是963万吨,玉米为720万吨,大米532万吨,和以前没有变化,历史上配额也没有用完。 问题在玉米和大豆,尤其是大豆。 目前玉米产量低于需求量1318万吨,但是库存大,完全可以支撑下来,玉米库存曾经高达2.3亿吨,但是高库存成本高,也没有必要。库存放一段时间,往往价格还要跌很多,根据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数据,近年小麦新旧粮轮换价差普遍达到了400-500元/吨以上。除了小麦,早稻更是难题,政府高价收购,然后一吨亏损数百元卖出。政府最近几年的政策着力点是降低库存,目前玉米库存已趋向合理。 政府对外公布的谷物自主可控能力达到98%,但是谷物不包括大豆。 大豆对外依存度是83%,去年中国进口大豆8851万吨,全球大豆出口的64%运到了中国,所以中国需求一定是非常会集中,无法通过多元化分散风险。大豆产量不高,黑龙江亩产320-330斤,其他区域230-250斤,平均亩产280斤左右,如果这些大豆都在中国种植,大概需要6亿多亩耕地,而我国目前玉米种植6亿多亩,水稻种植为4亿多亩。 所以有一种说法,如果将产量换算成需要耕作的面积,中国粮食的对外依赖超过两成。 关键是,现在大豆库存所剩无几,据张鑫统计,只有230万吨,按照现在的消费量,大概够用一周时间。东北区域大豆价格出现飙涨,目前现货价格超过5000元/吨,张鑫表示,市场上已经没有什么大豆。 大豆安全很早就为众人关注,但将6亿亩耕地搬回中国,一个是难度大,另外一个是没有必要,中国在大豆种植上没有成本优势。东北目前在大规模补贴大豆,亩补贴可以达到580元,种植大豆积极性提高,但是这势必会挤压玉米产量,这就是跷跷板游戏。 2015年,中国供给侧改革也涉及农业,农业开始从要求增产,开始调整结构,玉米种植面积减少1000多万亩,今年政策出现大的变化,开始三稳,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想要稳面积和产量,政府就要保护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价格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