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201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持2018年水平不变,与市场预期基本相符,将给稻谷生产和销售带来积极提振,但受市场利空因素影响,预计后期稻米市场下行压力依旧较大。
经国务院批准,2019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保持2018年水平不变,与市场预期基本相符。
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稳定,体现了国家毫不放松抓好必保粮食品种稻谷生产、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的方针依旧未变,将对稻谷的生产销售带来积极影响。最低收购价政策虽保持稳定,却难以抵消稻米市场的利空因素,预计后期稻米市场下行压力依旧较大。
稻谷仍可能产大于需
从上年实际来看,种植普通稻只能实现微利,普通早籼稻种植甚至出现亏损。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2018年水平不变后,由于普通稻种植只能保障基本收益,将有利于继续促进水稻生产,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增加优质稻生产,减少产量低、质量差地区的生产,实现提质增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
预计2019年普通稻和早籼稻的种植面积将继续下降,优质稻面积将继续增加。整体上看,今年稻谷种植面积预计较上年略有下降。近年来我国稻谷生产已多年出现产大于需局面,且年度结余量较大,预计2018/2019年度结余量为1900多万吨。因此,只要不出现极端天气,稻谷市场仍可能出现产大于需的现象。
稻谷供大于求十分严重
政策性稻谷库存庞大。自2013年以来,稻谷全面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政策性稻谷收购量大,而拍卖销售量偏少,导致库存不断增加,目前已达1亿多吨,约占国内稻谷需求的七成以上,库存量十分庞大,对稻米市场构成沉重压力。
新稻供大于求。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月份预估,2018年我国稻谷产量为21213万吨,2018/2019年度国内稻谷总消费为19330万吨,进口稻谷(大米进口量除以0.7)400万吨,出口大米折稻谷350万吨,预计年度全国稻谷结余量为1933万吨,仍十分可观,稻谷库存将进一步增加。若今年稻谷继续产大于需,高库存将更加难以缓解。
农户家中库存新稻高于往年。截至2月20日,主产区粳稻累计收购量同比减少313万吨。在粳稻产量增加的同时,收购量反而减少,农户余粮显然将高于上年,稻米市场下行压力增大。由于市场化收购程度提高,托市收购减少,加工企业收购的粳稻数量并不比往年少,甚至可能略高于上年。中晚籼稻情况相对较好,收购进度同比略快,但主要是湖北和安徽两省收购较快所致,主产区江西和湖南的收购进度并不快,农户存粮依旧较高。
向下调整态势已确立
随着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全面大幅下调,在供大于求压力下,稻米市场也出现大幅下跌,向下调整的态势已确立。如果没有强大的外力作用,难以改变稻米市场向下运行的态势。因此,2018年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集中上市时也全部启动了托市收购,稳定了稻米市场价格。很明显,稻米市场的稳定不是供求关系平衡的结果,仍主要是受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撑。
从市场走势看,当前普通早籼稻和中晚籼稻市场收购价基本围绕托市收购价运行,部分产区收购价已略低于最低收购价。由于籼稻在最低收购价附近受到较强支撑,受稻谷比价关系影响,粳稻主产区大部分地区的市场收购价都在托市价上方运行。随着粳稻托市收购的全面结束,受新稻供应压力大于往年和后期政策性稻谷拍卖启动等因素影响,预计稻米市场继续向下的可能性较大。
进口大米冲击国内市场
2018年,受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国内大米价格下跌、人民币贬值和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国内外大米价差不断缩小,上年6月份越南5%破碎率大米到我国南方港口完税价与国内早籼米南方销区批发价的价差一度缩小至不足300元/吨,达到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由此导致国内大米进口大幅下降、出口大幅增加,也导致国际大米市场供应增加、需求下降。
虽然目前的最低收购价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由于国际大米价格2018年12月份以来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国内外大米价差也迅速拉大。2月22日,越南5%破碎率大米报价为345美元/吨,较上年12月4日下跌55美元/吨,下跌幅度15%;较上年最高时的460美元/吨下跌115美元/吨,跌幅达25%。泰国5%破碎率大米报价为400元/吨,较上年12月4日下跌10%左右。
国际大米价格持续快速下跌,加上年初以来人民币出现升值,自上年11月份以来已升值4%以上,导致一度缩小的国内外大米价差也逐渐开始拉大。目前越南5%破碎率大米价格加上运费、保险、关税及港口杂费等成本,到我国南方港口完税价为2750元/吨,同期我国早籼米南方销区批发价为3720元/吨,二者价差970元/吨,较上年6月份增加600多元/吨,基本恢复到2017年的水平。
国内外大米价差迅速拉大,导致大米进口利润暴增,进口压力也显着增加,若大量进口将对国内稻米市场带来一定冲击。
供给侧改革将继续加快推进
2016年以来,随着国内稻谷库存的急剧膨胀,供给侧改革和去库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由于稻谷为我国居民主要口粮,国家在推进供给侧改革时十分慎重,初期改革成效不大,稻谷库存不减反增。为此,2018年国家加大了供给侧改革力度,全面大幅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和政策性稻谷拍卖底价,取得一定成效。虽然年内稻谷库存继续增加,但增速开始放缓,稻谷产量、托市收购量、大米进口量同比均出现下降。
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明确后,总体将有利于市场保持稳定。但稳定不等于价格一成不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确保口粮安全的同时,加快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调整优化。
当前2016年政策性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的拍卖底价分别为2400元/吨、2520元/吨和2700元/吨,与稻谷最低收购价持平或略高;2017年政策性稻谷拍卖底价全部高于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按照市场化导向,要加快稻谷去库存,拍卖底价应更加接近于市场,因此,预计政策性稻谷拍卖底价仍有下调可能。
综合分析,由于地方储备拍卖即将进入高峰期,而随着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于本周结束,政策性中晚稻拍卖预计也将在下月展开。
而农户手中新稻库存较多,销售压力大于上年,加上国内外大米价差快速增大,进口大米压力再增。预计今年上半年大米需求总体偏淡,将使短期稻米市场供求关系失衡,近期稻米市场下行压力将逐步增大,市场主体购销也将更加谨慎。